百度、有道、搜狗、搜搜、Google、Bing、Yahoo等搜索引擎排名
关于我们关于我们
中国传媒大学ai媒体研究院怎么样

一、中国传媒大学怎么样

中国传媒大学属于北京人文景观的著名景点。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学校致力于广播、电视、电影、网络、出版、报刊及新媒体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一所文、工、艺、管、理、经、法、教多学科协调发展,以信息传播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学校位于中国北京东郊古运河畔,校园占地708亩,校舍总面积46万平方米。校训是:立德、敬业、博学、竞先。
学校被誉为中国广播影视传播人才的摇篮。50多年来,学校为广播影视系统及信息传播业培养输送毕业生6万多人,培训在职人员35万多人次。校友遍布全国各地及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一支从领导干部到专业人员的骨干队伍,很多人成为著名的记者、编辑、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导演、编剧、制片人、翻译和高级工程技术专家。
学校同五大洲近50个国家和地区20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传媒机构等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每年接收不同国家和地区留学生1000余名。学校为国际高校影视联合会会员。
学校设新闻传播学部、影视艺术学部、理工学部等3个学部,设电视与新闻学院、广告学院、国际传播学院、媒体管理学院、社科学院、影视艺术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动画学院、文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理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等12个学院及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新闻学系、传播学系、电视系、编辑学系、广告学系、广告设计系、公共关系系、国际传播系、国际关系学系、英语语言文学系、外语系、经济管理系、公共管理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法律系、社科系、文艺系、导演表演系、广播电视文学系、摄影系、美术系、录音艺术系、录音技术系、播音系、应用语言学系、动画系、数字艺术系、中国文学系、语言文化系、通信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广播电视工程系、自动化系、应用数学系、光电学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工程系等37个系。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个博士点、40个硕士点,7个专业硕士点,71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291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4389人。
学校拥有一批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教授、学者。专任教师900多名,其中教授、副教授占50%以上。聘请了100余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特聘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学校建有先进的专业实验中心(室)、多媒体校园网、有线电视数字传输网、当代远程教育网和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网。学校努力建设以信息传播为特色的当代化数字图书馆,藏书105万册,音像资料50万余盒(张),报刊3,000多种,电子报刊8,000多种。
学校是中国信息传播领域科学研究的重镇,设信息科学技术研究院和传媒发展研究院,拥有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有声媒体)、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国际文化贸易研究所及国家非通用语本科人才培养基地等6个国家级教学科研机构,另有5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学校主办《当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当代电影》、《电视艺术》、《媒介》、《广告主》等学术刊物,编纂出版《中国广播电视年鉴》、《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年鉴》、《中国广告作品年鉴》,经营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学校设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采取函授、夜大、当代远程教育等多种教学模式,建立多媒体、多形式、多层次的继续教育体系,为信息传播领域提供全方位继续教育服务。目前在全国31省、市、自治区建立了39个继续教育分院、函授站、远程校外学习中心,在读生16500多人。
学校在六朝古都南京设立了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南广学院,规划占地面积1660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3300名。
学校的以大传播的理念、全媒体的视野,植根广播电视,面向传媒界,为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网络、出版及新媒体竭诚服务,逐步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与广播影视事业鱼水相依的行业特色;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开放式的办学特色;多学科兼容,相互交叉渗透充分体现综合优势的学科特色;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育人特色。
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传媒大学建设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高水平传播大学,成为传媒界的人才培养与人才信息交流中心、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中心、文献信息资源汇集与发散中心,成为传媒内容创研与示范平台、传媒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
>

二、中国传媒大学中外合作智能科学与技术怎么样

中国传媒大学中外合作智能科学与技术好。理由如下:

1、学科声誉:中国传媒大学是中国著名的传媒类高校之一,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教育质量。该校在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拥有丰腴的教学和研究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2、综合性专业:中外合作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涵盖了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为学生提供了广泛而深入的专业学习。这种综合性的专业设置能够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使其具备适应快速发展的智能科技行业的能力。

3、实践机会:中国传媒大学注重实践教学,在该专业中提供了实验课程和实践机会。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4、就业前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行业的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可以在各种领域找到就业机会,如人工智能企业、软件开发公司、互联网企业、金融科技等。中国传媒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高校,具有强盛的校友与行业资源,可以提供就业支持和指导。

三、中国传媒大学网络与新媒体考研好吗?

网媒专业的发展前景还是不错的,是新闻传播学结合时代技术趋势创新式的发展,同时又掌握习惯新传专业的各种理论知识与实务技能。可以说是肚子里既有墨水,手里又有金刚钻,因此网媒也逐渐成为了考研的热点。但是就研究生来说的话,一般研究是重于实践的,而网媒专业上的出类拔萃更需要的是技术上的炉火纯青。读研的的话,可能就只能靠和导师做做项目,尝试着运营下新媒体工作坊之类的(比如公众号、微博、短视频等等)来积累实践经验了。相比大四毕业直接工作的话,读研可能对自己技能提升效果不那么显著。如果考研打算要考网络与新媒体的话,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是下定决心就读网媒专业的研究生,二是有新闻传播学背景以后想从事网媒方面的工作,因而想考网媒。这两种情况所面临的选择是不太一样的。接下来就分别来谈谈吧。

  • 首先是第一种情况,如果下定决心考网媒的话,其实面临的选择不多,国内开设了网媒专业的学校不是很多,以下是国内大学网媒专业的排名情况。

综合排名、学校实力和地缘等因素,其中中国传媒大学、暨南大学、深圳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还是值得报考的。具体的招生措施还是得自己多关注官网的招生通知呀。

  • 第二种情况的话,有新闻传播学背景以后想从事网媒方面的工作,那么选择读研就在网媒这一棵树上吊死并不是最佳选择。在国内杰出新闻学院学习过的学生有很多选择在网媒行业工作,毕竟网媒是新传大类的二级学科,所学的东西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帮助的。

所以推荐习惯的国内新闻强校。如下图:这些都是在新闻传播学类学科评估中获得A类的院校。考研难度很大,但是含金量很高。所处的地域加成、教学资源和实习机会都很丰腴。在A类新闻学院读研究生,再从事网媒工作也是很不错的选择啦。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Copyright2025流翼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