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61759494893830692/
首发·大白话杂谈
众所周知,芯片一直被视为科技领域皇冠上的明珠,越高端的芯片,制造工艺也就越复杂,然而随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保护主义思想日益加剧,我国在高端芯片设计和制造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麻烦。

尤其是EUV高端光刻机获取受阻后,让我国芯片制造工艺止步于7nm以上,要想往下突破最多也只能达到5nm水平,但良率和产能均达不到理想范围,而现在市面上能够大规模量产的芯片制造工艺已经达到了3nm,甚至是2nm。
为了尽量缩小芯片性能差距,我国采取了多种突破方式:
一是光刻机技术继续向高端方向突破;
二是继续探索增强芯片性能的封装、架构技术;
三是继续探索新材料、新技术,力求实现换道超车。
而第三种方式,一旦成功将对我国芯片乃至全球芯片制造工艺产生积极影响。
比如用玻璃晶圆代替传统硅晶圆,就是我国科学家正在尝试的新赛道,并且已经有了重大突。

4月25日,?央视披露首次我国芯片团队研制的“玻璃晶圆”获得了重大突破,将有望成为我国芯片实现换道超车。
到底都有哪些突破呢?
据了解,此次曝光的是我国芯片团队研制的第三代“玻璃穿孔技术”。
根据介绍得知,该技术团队首次突破可在指甲盖大小的玻璃晶圆上均匀打上100万个孔,从而串联成非常复杂的集成电路,(封装后即为各种功能的芯片)

小编在网上搜了一下,基本上没有相关技术的科普内容,只是搜到了玻璃金属穿孔技术,估计在技术上有些类似,也属于一种先进的封装技术。
这里最大的不同就是玻璃晶圆,随着玻璃晶圆的不同特性,加上更密的打孔技术,从而实现与高制程硅芯片一样甚至性能更优的新型芯片。通俗的讲就是特殊的芯片基材+先进的串联封装技术=先进的芯片。
据了解,这类芯片除了不依赖先进的光刻机外,性能表现也更优,并且制造成本也要比传统硅芯片低50%。

电子科技大学张继华教授称,这是一门新集成技术,如果我们能够抓住这一点,将有望成为我国芯片实现换道超车的新机遇。
其实在我们的认知中,玻璃与传统硅材料,虽然元素上有些关联,但两者确实有很多不同之处,所以这个“玻璃”,我们不能简单的把它看成常规玻璃。
比如制造的微机电元件(MEMS)、CMOS、CCD传感器、微波电路、物联网阵列以及各类光学、激光器件用到的晶圆也叫玻璃晶圆,但是这种晶圆往往是特定芯片材料,所以新闻中的玻璃晶圆肯定也会有所不同。

总而言之,既然是突破,肯定就不能以一般常识去理解,希望这一技术能够成为我国芯片领域新赛道,让换道超车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