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细
新闻当前位置:新闻详细

美国买下钢厂连赔9年,一美元贱卖,中国接手不到一年扭亏为盈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56139887625519666/

首发·沈焉识

前言

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钢厂,在美国的经营下竟然连续亏损数年,最终竟被以一美元转手。

危难时刻,中国企业出手收购,不到一年就由亏转盈。

连续数年的亏损却被用不到半年就被抹平,中国企业究竟用了什么“魔法”来扭转局势

而这座百年钢厂又到底经历了什么?

斯梅代雷沃钢厂的背景

斯梅代雷沃钢厂,成立于1913年,在钢厂发展的强盛时期,钢厂为斯梅代雷沃贡献了40%的财政收入,可以说是一座钢厂造就了一座城市,在当时一度被誉为“塞尔维亚的骄傲”

然而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钢厂老旧的经营方式已经跟不上国际市场上的激烈竞争,新兴企业的强大竞争力让这座久经风雨的钢厂陷入了巨大经营危机,不久便宣告破产。

塞尔维亚政府迫于压力,不得不在市场上为斯梅代雷沃钢厂寻找一位买家,此时的美国企业看到了其中的利润,想从斯梅代雷沃钢厂大捞一笔,他们认为凭借自己出色的技术和庞大的市场可以让钢厂重新实现盈利,于是出钱收购了斯梅代雷沃钢厂。

美国人发财的美梦还没做几年,就碰上了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再加上美国人当时的狂傲自大,在收购后没有投入新进的技术,而是继续沿用钢厂陈旧的设备进行生产,钢厂的产能就开始下滑,在连续亏损九年后,美国企业用1美元的价格又把工厂甩回给了塞尔维亚。

可想而知的是,美国人还给塞尔维亚的不仅仅是钢厂,还有那巨额的债务。

老旧的生产设备以及落后的技术,钢厂的年产量不足之前的三分之一,再加上产品太过于单一,产品附加力度不足,这让塞尔维亚政府陷入了深深的困境,面对庞大的钢厂和天大的债务,塞尔维亚政府每年需要从财政中抽出近10亿的费用来艰难维持钢厂的运行,并重新寻找合作伙伴。

可是,又有谁会“不太聪明”的接手这样一个烂摊子呢?

此时,河钢集团向斯梅代雷沃钢厂抛出了橄榄枝,并且收购了钢厂。河钢集团的出手,让斯梅代雷沃刚才重新燃起了希望,也为之后钢厂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当时河钢集团主动跳入这样一个深不见底的巨坑的行为,引来了无数的质疑声,认为河钢是在自找苦吃。

中国企业接手后由亏转盈

但是不久之后,河钢集团却用实际证明了自己的行动是明智之举。

在接手半年后,钢厂的亏损状况明显取得好转,产量也逐步进入正轨,钢厂的经营慢慢开始好转。

2016年底,连续亏损7年的钢厂起色巨大,年产销量均创2010年以来的最高水准。

2017年,钢厂产钢147.3万吨,实现销售收入7.4亿美元。

2018年,钢厂年产钢177万吨,创下建厂105年以来的最高记录,当年收入10.5亿美元,比上年提高了42%之多,一举成为塞尔维亚第一出口大户。

2020年,钢厂连续三年成为塞尔维亚最大出口企业,也成为“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中国与东欧国际产能合作的样板工程。

为什么中国企业要接手

那么,为什么明知有着巨大亏损,河钢集团还要如此果断的入手呢?

首先,在新中国成立后,塞尔维亚政府就多次发表声明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从不会忘记这个在危难时刻向自己伸出援手的国家。

长期以来,就是这份深厚的兄弟情义和相互信任一直督促着我国和塞尔维亚的共同发展。

“巴铁”的称呼中,我们就不难看出,我国与塞尔维亚的感情是多么深厚了,在兄弟困难时挺身而出为兄弟排忧解难。

其次,塞尔维亚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沿线国家,也是中欧地区第一个与我国建立友好关系的国家。因此河钢集团收购钢厂不仅是工厂的经济行为,也是积极响应我国“一带一路”中开放性、包容性区域合作的倡议。

中国企业的经营历程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会有所疑问,中国企业到底用多大的魔力让这么一个庞大的工厂起死回生的呢?

首先要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企业的背景了。河钢成立于2008年,是由原唐钢股份、邯郸钢铁和承德钒钛三家公司组成的大型钢铁企业,是国内最大的钢铁上市公司之一。

2016年,河钢为了自身海外发展的需求,并且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主动收购了塞尔维亚的斯梅代雷钢厂。

甚至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塞尔维亚期间,还亲自视察了河钢集团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并指出:中国人言必信、行必果,一诺千金,我们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给河钢打了一剂强心剂,更加努力的推动河钢集团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的转变。

接下来就要介绍河钢是如何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了。

在收购完成后,中国企业先后派了11批将近200人的技术团队赶赴塞尔维亚,对当时钢厂的多个方面进行评估考察,制定新的改进方案,同时组织团队提供低成本的融资工作。

之前由于销售不顺利,斯梅代雷沃钢厂一直没有进行全功率生产,用于生产的两座高炉只有一座被投入使用。河钢集团进行收购之后,管理团队立马决定将两座火炉同时投入生产之中,将生产设备充分利用,竭尽全力的进行生产,让生产效率最大化。

可是,全力生产也会产生很大的销售风险,如果生产的钢材没有销售市场,产品滞销,影响的不仅仅是整个企业在市场上的名誉,更会让员工产生消极心理,从而增加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

于是在河钢集团的努力下,河钢利用自身的渠道优势,降低了企业原材料采购的成本,并且通过自身积累的市场资源,把产品销往欧洲各地。这使钢厂在收购后的短时间内,重新恢复生产,并且实现了盈利的目标。

其中钢厂的重焕生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河钢集团毫不避讳的大量使用本地人。在收购成功之后,中国企业并没有进行大量的人员更动,反而是把原有的5000员工全部留下,并且算上生产链的上下游工作人员,当地为河钢集团工作的大约就有两万人。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面对这样一个规模庞大的工厂,河钢集团仅派了9名自身的管理人员进行常驻,将大部分权利分散给当地的员工,让员工觉得被充分信任的同时,也间接提高了整个钢厂的生产积极性。

并且,中国企业不仅仅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投入大量的资源,也为当地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大力的支持。由于之前的员工全部留下,当地的失业率大幅下降,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得到了明显的改进,无论是当地的人民还是钢厂的员工都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中国企业的接手,不仅让斯梅代雷沃钢厂重新焕发生机,更是给斯梅代雷沃市的人民吃了一颗定心丸。

其中斯梅代雷沃钢厂的老员工博洋.图费格志奇表示:“河钢带给我们安全感、稳定的收入和生活的希望,我们的日子越来越还过啦!”

同时,为了提高员工的能力并强化公司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公司还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培训。

重视每位员工的发展让工厂的竞争力有了质一般得提高,每一步的前进都是中国企业所付出心血的体现。

在如今,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经济发展的引领者,共建“一带一路”的方针为世界提供了全新的经济空间,极大的推动了沿线国家地区的经济增长的发展,河钢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就是最好的见证。

甚至斯梅代雷沃市的市长亚丝娜.阿夫拉莫维奇在采访中告诉记者,“我们可以从钢铁厂员工身上感受到他们的满足和稳定,最重要的是,人们脸上重新漏出了笑容,笑容说明了一切”。

结语

“一带一路”的精神原则就是要让“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鉴学习、护理共赢”的丝路精神成为人类共有的历史财富,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在无时无刻的推动“一带一路”的发展,这不仅仅给参与其中的国家带来最真实的利益,也为世界贡献了应对挑战、创造机遇、强换信心的智慧和力量。

材料出自:

中国一代一路网:《“一带一路”倡议助力塞尔维亚百年钢厂重焕生机》

《中国企业收购斯梅代雷沃钢铁厂 塞尔维亚员工:有了安全感》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人帮助一座塞尔维亚钢铁厂重生》

《正确认识“一带一路”》

Copyright2025流翼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