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详细
联系我们当前位置: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一、传媒行业热门就业机会及发展前景怎么样?

传媒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习惯媒体转型迎来新风口

习惯媒体转型发展已经迎来新风口中国习惯媒体与新兴媒体已经进入深度融合期,媒体综合实力和传播影响力不断增强。下一步,媒体在做强内容的同时,也将重新配置资源,进行多种经营创新。而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也将加快在新闻领域的应用和普及,报业等习惯媒体的转型已经迎来新的风口。2017年中国传媒产业总规模近两万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传媒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传媒产业总规模达18966.7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比增长16.6%。就报纸媒体而言,2017年全国共出版报纸1884种,总印数362.5亿份,总印张超过1076亿印张,定价总金额近400亿元。报纸出版实现营业收入578.3亿元人民币,利润总额37.5亿元人民币。在不断加快的创新变革中,中国习惯媒体与新兴媒体已经进入深度融合期,媒体综合实力和传播影响力也实现了新增长。2011-2017年中国传媒产业总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传媒行业细分市场发展状况分析从传媒行业细分市场发展状况看,,互联网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习惯媒体继续下行。其中广播电视行业虽然整体收入基本与上年持平,但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财务司的数据现实,2017年广播电视广告收入首次负增长,较2016年下降1.84%。报刊广告和发行则继续“双降”,整体市场下滑14.8%,其中报纸广告市场的跌幅更是超过了30%,市场整体规模不足150亿元。图书和电影是习惯媒体中仍能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市场,但目前看和互联网相比,其规模相对较小。2017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超过3800亿元,网络游戏收入首次突破了2000亿元,网络视频市场规模也将近1000亿元,并以30%的速度快速增长,网络广告、网络游戏、网络视频成为拉动传媒产业发展的三大动力。移动互联网则已经超过习惯互联网的市场规模,移动广告占网络广告市场规模的比例达到69.2%,甚至超过了习惯媒体广告市场总和。2017年中国传媒行业细分市场年收入统计及增长率情况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15-2019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预测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17年中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分析从传媒产业内部结构的变化看,习惯媒体市场仍持续整体衰落。以2011年为分水岭,新兴媒体的市场份额超过习惯媒体开始,传媒市场结构调整的速度越来越快。从2011年平面、广电、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四分天下”,到2013年演变成习惯媒体、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三足鼎立”;2017年则已转向“一超多强”的局面——移动互联网的市场份额接近一半,习惯媒体总体规模仅占五分之一,其中报刊图书等平面媒体的市场份额不到6%(见图

4、图5)。互联网广告和网络游戏已成为传媒产业中的支柱行业,网络视频、手机游戏、数字音乐与数字阅读是增长潜力最大的细分市场,这些业务被成为内容付费,已成为新的关注热点。原有的产业划分方式和分析模型难以体现传媒产业全貌与变化。课题组在不断调整研究方法,以更新的视角观察产业发展。2011~2017年中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情况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传媒产业转型热难掩行业发展困境对许多海外华文报纸而言,习惯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仍是一个难题。我们现在不仅做纸媒,也有网站、微信、APP等新媒体,但转型可能要比中国大陆要慢,因为对于海外的华人华侨来说,对报纸本身有一种精神上的依赖,是一份对故乡的寄托。未来对于文化的追求要比对信息的追求更重要。目前《菲律宾商报》的读者主要集中在中老年群体,青年群体更多是依赖网络媒体获取新闻,所以走融媒体的道路对习惯媒体未来50年的发展至关重要。但转型是需要循序渐进的,未来很长时间内需要以包容的心态来处理好习惯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两轨制’。人才缺失、人才流失也是不少海外华文报业所面临的问题。马来西亚《星洲日报》首席执行员许春表示,媒体行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正在降低,政府部门应当在习惯媒体的资金、人才方面给予更多优惠和支持。新技术赋能习惯媒体转型对于纸媒而言,如何应对转型挑战?——需要从纸媒的发展空间、习惯纸媒与数字媒体的关系、媒介载体的发展方向、新闻立法等方面着重思考,推进中文报业与时代共发展,提升中文报业的传播影响力。还有不少报业立足于自身实际积极转型,应对市场进行调整和升级。据新加坡华文媒体集团主管李慧玲介绍,该集团在成立新闻中心、做强媒体内容、维护媒体公信力的同时,也在重新配置资源,加强技术和数据整合能力。此外,新加坡华文媒体集团还进行了多元化投资、收购教育产业、改变媒体经营业务模式等多种经营创新。除了习惯广告商利用报纸头版包装广告突出品牌和商品形象外,不少品牌将广告宣传策略转至报纸网站、手机客户端、社交媒体“脸书”专页等,报纸也会结合企业需要制作不同类型的增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或加快普及应用,这也为媒体转型注入了新的动能。人工智能在新闻领域的应用,将有力推进报业等习惯媒体的转型。人工智能不仅是技术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新闻生产过程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其对采编等过程的影响也是可以预见的。在移动互联时代,以及未来的万物互联时代中,信息的获取是随时随地的,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不仅能够大幅提高新闻采编的时效性,还能实现信息在文字、语音、视频等形态间的转变,更大程度地满足用户不同偏好、不同情景下的需求。

二、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及影响探究

三、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如何?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部分关键应用技术特别是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处于全球相对领先的水平,人工智能论文总量和高倍引用的论文数量,也处在第一梯队,据全球相对前列。二是产业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超过一千家,覆盖技术平台、产品应用等多环节,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产业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人工智能产业急剧发展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三是与行业融合应用不断深入。人工智能凭借其强盛的赋能性,正在成为促进习惯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量,各领域智能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辐射溢出的效应也在持续增强,人工智能概念的火热促进了不少行业的兴起,比如域名,许多相关的top域名已经被注册。但也要看到,在快速发展过程当中,我国人工智能的基础技术,还有较大欠缺,能够真正创造商业价值的还比较少。习惯行业与人工智能的融合还存在较高门槛,有数据显示,今年人工智能领域投融资比前两年特别是跟去年相比,也有比较大幅度的下调。
中国人工智能应用具有领域广、渗透深的特点,在产业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也面临巨大挑战,尤其是在基础理论和算法方面,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在高端芯片、关键部件等方面基础薄弱,高水平人才也不足。随着全球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各国在认知智能、机器学习、智能芯片等方面将不断取得突破。

Copyright2025流翼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