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细
新闻当前位置:新闻详细

一个好消息,全球最大单笔订单被中国拿下!这次俄罗斯顶不住了?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64764149752824354/

首发·梅城散人

4月29日,中国船舶集团与卡塔尔能源集团在京签署了全球最大单笔造船订单,18艘27.1万立方米超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将由中国造船重镇全包了。这艘"航母级"船长344米,是迄今人类建造的最大船型,彰显了中国船舶工业的不凡实力。

欣喜之际,另一则消息再度引发关注——俄罗斯方面传出了"求舰"信号。在俄乌冲突持续蔓延之下,俄黑海舰队损失惨重,亟需重建海上力量。俄方更是怀揣期望,专程与中方"把脉问诊"。

面对如此"进退两难"局面,中国将作何选择?

大国重器 震撼世人

或许你还不知道,上述中国最新造船合同订单有多么"吓人"。这18艘超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单艘吨位达18.77万载重吨,创下全球造船业新纪录。


当你见到它在海上"慢慢游"时,可要小心被它的钢铁巨浪拍个"七荤八素"。它的船长相当于115层楼高,体积可容纳3艘标准航母;而它驶向目的地所需的燃料,则相当于24辆跑车的总油耗。可以说,这是一艘真正的"海上庞然大物"。

面对这一令人难以置信的艰巨挑战,中国船舶工业仍毫不犹豫地勇挑重担,不仅船体设计和制造全部自主完成,就连内部所需的先进系统和部件也基本实现国产自供。

这代表着中国船舶工程技术已攀上新的巅峰!不知不觉间,中国已能独当一面,成为支撑全球海运贸易的不可或缺力量。


俄军渴求支援 中方哑然

与国内船舶业的高光相映成趣的,是俄罗斯海军的黯然低迷。

彼时彼刻,俄方怀揣无奈之心踏上了赴华之路,希望寻援助以重振俄黑海舰队元气。殊不知,在中国公正中立的政策框架下,不会向任何一方输入武器的。

我国多次呼吁,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乌俄冲突,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这也是中国保持高度克制的基本立场,与俄罗斯海军所求背道而驰。

不仅俄军渴求支援,乌克兰方面也有过从中国采购民用无人机的企图,但均遭到了拒绝。我国民营无人机巨头大疆公司明确表态,基于道德操守绝不会向任何一方提供相关产品。

可以说,中国是当仁不让地践行了不偏不倚、大国有为的理念。这将进一步巩固中国在国际中"说到做到"的公信力,获得更多国家的尊重。

有为有守 一以贯之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冲突有着复杂的地缘和历史缘故。无论哪一方获胜,中国都坚持"不救火不浇油"的基本原则方针。

从一开始,中国就呼吁各方保持克制、推动对话、解决分歧,充分体现出了负责任大国的理性睿智。只有以和平理性方式化解矛盾,乌俄之战才不会无休止地持续下去,加剧人民疾苦。

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在处理这种请求负有沉重责任,不能"行侠仗义"地向任何一方输送武器。这一点,无论理性还是道德上都是不容置疑的。

但与此同时,在和平领域的合作上,我们定当一视同仁、有为有守。无论是为全球最大船舶订单做支撑,还是为基建项目提供融资,亦或是向有需求的国家开放人民币渠道,中国都在为维护全人类普遍利益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也正是凭借这样的大国形象,中国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日益提升,越来越多国家期望在中国的引领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Copyright2025流翼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