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细
新闻当前位置:新闻详细

2024年以后,有哪些关键因素,能影响和决定不同城市的房产价值?

首发·熊猫贝贝小可爱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22713868562743842/

#头条讲真的#


首发头条平台,抄袭搬运必究!

(有看到抄袭搬运的读者朋友也请帮忙举报一下,首发和原创标签只有在头条平台。感激不尽!)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2174篇原创文章


这篇文章,回归我的本行,和大家好好聊一聊关于中国房地产经济,楼市房价的相关变化和趋势话题。

2023年,作为中国经济至关重要的“重启”一年,在经济领域和市场层面,很多新现象开始出现。

或者说,一些与未来相关的伏笔开始埋下。

2024年,在这个基础上,料定一些信号会更加明朗化,一些趋势也会更加显现。

正式开篇以前,聊几句题外话。

从一个真正的,依然还端着房地产行业饭碗的全职地产人角度出发,经常有网友和读者朋友,会认为本号关于地产,房价,楼市的一些相关内容,有偏向于悲观和看空的感觉。

其实并没有,但凡是关注了本号有一段时间,或者有耐心完整看完文章内容的朋友,都应该知道本人的风格,那就是写东西不提供情绪价值,追求理性,有依有据。

但是类似于这样的感受,是可以得到理解的,我个人称之为时代经验形成的路径依赖和思维惯性。

特别是有一些利益关联的群体,在被利益驱动的情况下,是很难做到真正的理性和客观的。

所以,动作会变形,心态会躲避,情绪会反常。

但是,现实,永远不会骗人,而且还会无情教育人。

刚刚过去的2023年,就是一个很好的经验案例,中国房价单边上涨的共识,就连一线城市都被打破,“北广上深永远涨”的价值逻辑,在2023年,也成了一个笑话。

很少有例外,2023年的中国楼市几乎是倾巢之下焉有完卵的一个现实状态。

但并不妨碍很多人依然心存幻想,抱着侥幸心态,对“这一次国家还会出手,楼市还会回暖,房价还能暴涨”充满了期待。

实际上,经历了2008年的货币放水,还有2016那一轮“货币化棚改,涨价去库存”以后,中国的房地产经济和楼市,一些关键的本质和逻辑,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经济时代,拉动经济,稳住经济,发展经济是没有争议的主旋律,而当下中国国家所面对的问题,包括2024年的主线,都是以稳优先,是救急,需要解决过往经济高速增长阶段产生的问题和风险。

稳经济,就绕不开稳房地产,这个关键变化就在这里了:

以往,房地产经济是拉动国内内需,刺激经济环境,释放货币增量的关键渠道和工具。

现在,房地产经济已经事实上尾大不掉,反向绑架了中国经济,但是短期内又没有可以替代房地产的规模体量和影响力的产业和渠道,所以,想要稳住经济基本盘,房地产不能不管。

核心逻辑变了,价值共识,也就一定跟着变。

曾经的地段,学区,还有配套等等的中国房产价值逻辑,已经过时。

新的经济现实和趋势环境中,中国很多城市的房价,逃不掉一个重新定价的过程。

有一说一,房产这个东西,在中国,是居民部门实现财富沉淀,价值投资,为数不多的可靠安全选择,所以,认知跟上时代的变化,很重要。

所以,这篇文章,没有老调重弹,没有陈词滥调,而将从几个基于现实和时代变化的全新角度,梳理分析能影响和决定未来中国不同城市的房产价值走向的几个关键因素。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更多的普通中国个体和家庭,打破对于房价和楼市的一些固有成见,建立全新的,符合时代趋势和变化的价值认知,提高眼界和思维,更好的看清中国房地产未来的一些趋势和走向。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
  •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
  •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决定未来中国房产价值的关键动向,为什么是新一轮央企外迁计划启动?


2024年伊始,网传第二批央企总部离京计划正式启动,引发了全网的高度关注和热议。

据不完全统计和连续4年的数据,已经有13家央企搬离北京。

图片来源:网络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计划,在悄然无声,没有热度和关注的情况,其实一直都在坚定推进。

就在互联网舆论和关注都集中在各地“抢人”和刺激托举楼市的新闻热度之下,对很多城市未来经济基本面有着决定性影响的大动向,正在发生。

最近这几年,很多城市之间的“总部争夺战”打的很猛。

每个有野心的城市,都想拥有阿里这样的企业总部。阿里一个公司,硬生生把杭州房价拉起来多高,恐怕并没有多少争议,更不用说在地方财政,经济发展等等维度的助力和支撑作用。

城市抢人算什么?能抢到国资背景,具有规模效应的国企央企,才是重头戏。

总部到底意味着什么?

总部指挥整个企业生产,调动所有资源。

总部经济能产生关联效应,连接上下游,促进相关产业聚集,形成最重要的产业链。

在当前产业升级的大环境下,能将一个企业总部拉过来,对重塑地方产业格局意义重大。

国企央企外迁,对于很多城市来说,就是一场泼天的富贵,谁接下来这样的企业,让这些财大气粗,实力雄厚的国资企业的总部落户入住本地,那简直就是一步到位的经济增量。

对央企的争夺,始终是中国城市竞争的一个重要变量。

也是决定很多城市未来房产价格是否具有核心支撑的关键所在。

统计显示,自2016年以来已经有13家央企搬离北京。

其中,上海和雄安新区是最大赢家,分别拿下5家、4家。

其余4个幸运儿城市,分别是深圳、武汉、赣州、烟台。

2023年以来,第二批央企总部离京计划备受关注。但目前仍未正式落地,2024年大概率将会有新的进展。

到底哪些城市会成为幸运儿?特别是,除了上海、雄安新区这样的“意料之中”的大赢家之外,到底会不会有新的城市被央企“砸中”?

央企外迁的轨迹,也将成为观察未来中国区域发展逻辑的一个重要线索。

当然,国资背景的大企业的迁移动向,对于承接城市的经济基本面,房价支撑,将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趋势方向。

这对于很多城市中空有规划,但是缺乏招商引资,承接总部迁移的板块来说,恐怕不是什么好消息。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政策红利,永远是决定房价的重要推手:未来哪些城市有机会?


作为中国城镇体系规划设置的最高层级,国家中心城市,几乎是每个有志于晋升“一流”之列的中国城市的梦想。

但很可惜,国家中心城市的席位实在是太稀缺了。

自2018年初西安拿到第九个席位后,国家中心城市的阵容就再未添加新成员。六年过去,“国中”依然维持9个城市的规模。

图片来源:网络

关于到底谁才是第十个国家中心城市,过去几年各种分析、讨论乃至“小道消息”很多,但至今未见正式官宣。

2024年,会否出现新的扩容?

当然,这种国家城市级别和类别,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提法,是经济特区:

图片来源:网络

但是这个和国家级别的城镇体系规划,没办法比,特别是海南和汕头在经济特区尝试过程中出现和暴露的一些问题,让这种定性存在不确定性。

未来中国房产还能保留资产价值和金融属性,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城市属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中”迟迟未见扩容的背景下,这几年国家级都市圈俱乐部,倒是迅速扩张。

到2023年底,深圳、广州都市圈传出获批的消息,目前国家级都市圈的数量已经达到12个。2024年,会有新的增加吗?

这个中心城市的定性,将给对应城市的房价,赋予不可忽视的价值支撑。

魔都上海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从淄博到哈尔滨,现象级的经济表现,能否拉动当地的楼市和房价?


2023年以来,在中国国内经济环境中,有两个“现象级”的城市经济表现案例,很有看头。

一个是2023年的山东淄博,一个就是2024年伊始的黑龙江哈尔滨。

扩内需、拼消费的时代,发力文旅经济,打造网红城市,已成为很多城市为数不多的一个选择。

更重要的是,这两个现象级的城市走红,折射出来地方政府和管理团队,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思路的转变,才是关键。

淄博和哈尔滨的走红,让越来越多的城市看到,在“土地财政依赖”之外,还有新的方向和选择。

2023年,从淄博,到天津,再到哈尔滨,网红城市的较量可以说是贯穿全年。

在今天,不管是一二线大城,还是三四线小城,无论是南方城市,还是北方城市,几乎没有城市会嫌弃“流量”和“人气”。

热闹的背后,是亮眼的经济回报和老树发新芽的城市逆袭机会。

当很多人在关注哈尔滨会不会继续火下去,乃至能否带动东北复兴,另一个更值得关注的话题是,哈尔滨之后,下一个网红城市的接棒者又是谁?

制造热点,收获流量,承接热度,转化经济。

2024年,如果还没有跟上这个互联网时代的经济风口的城市,还想着土地财政那种躺赚轻松钱的城市,恐怕不容乐观。

冰城哈尔滨(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4

趋势研判:真正决定未来中国很多城市房产的关键因素,该怎么看?


当然,决定未来中国很多城市的房产价值走向,虽然说一些外在逻辑和因素有变化,但是最根本的,还是要回到“人”这个本质决定性因素上来观察:

人口,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年轻人,才有着无穷无尽的欲望,才会持续增加各种各样的交易,而根据当代经济增长的定义,经济增长,说白了就是“交易规模的增长”。

市场经济之下,人,才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最大希望。

更进一步的,当代信用货币体系之下,只有年轻人能够承担更多的信贷、更高的债务,从而带来一个社会里“信用”的实质增长,而一个社会中信用的增长对于房价、股市,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022年,全国人口减少85万,是61年来中国人口首次负增长。2023年的人口数据尚未公布,但已有一些变化值得注意。

比如,有平台预测,2023年人口并没有像想象中的那样向一线城市回流。而在2022年,北上广深四座一线城市的常住人口都出现下降。这是非常罕见的一幕。

图片来源:网络

经济增速生变,房地产降温,叠加总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加剧的大势,是否意味着人口的流向也发生新的变化?

持续了数十年的一二线城市与三四五线城市之间的人口分化局面,是否会就此减速乃至遏止?

说千道万,未来很多城市的房子,用规划,学区,地段还有各种说辞包装出来的价值,在真实的人口和聚集程度面前,完全就是不堪一击的。

没有人,再好的房子也没有流动性,没有需求支撑价值,和垃圾无益。

所以,未来中国不同城市的房产价值,正在加速往人口需求上回归。

很多不具备人口吸引力的城市,鹤岗化难以避免;

而各个城市之间的抢人大战的结果,就能决定很多城市未来的房价走向和想象力。

回到上面哈尔滨的经济逆袭动向来看,对于哈尔滨这个城市而言,短期的消费繁荣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未来,能不能让当地的年轻人留下来,能不能给外来的年轻人提供就业和收入机会,才是关键。

未来判断一个城市的房产是否有想象力和资产价值,其他看不准不怕,只需要盯着人口的流入流出,本地年轻人的去留,基本上不会错。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从现实出发,当下的中国个体和家庭,应该对未来楼市和房价趋势建立怎样认知?


文章最后,从个体和家庭的角度,分享几点个人的观点,供参考:

首当其冲,对于当下中国经济环境中的个体和家庭而言,最关键,也是最首要的,是要清晰认知,中国房地产经济和楼市的发展阶段,已经发生了变化。

从增量到存量,从供不应求到供过于求,房价从短期炒作暴涨暴跌,回归长期经济基本面支撑和表现企稳……

阶段不一样,价值行情表现就不一样,过去的投机炒作,价差套利的玩法,也就玩不下去了。

其次,这一轮从疫情以后启动的市场和价格的调整,需要对完成所需要的时间和过程,建立一个相对理性的心理建设。

2024年,行业风险出清依然持续,市场信心修复不可能一蹴而就,价值预期重塑也无从谈起。

所以,这是一个真实需求决定行动与否的环境和阶段,在这样的阶段,去用曾经的投机炒作思路去讨论楼市,没有多少意义。

经济上行,行情上行,贪婪是扩大收益的动力;

但是下行阶段,贪婪就是通向深渊的高速电梯。

最后,短期保持理性谨慎,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中长期,还是要重视房产在中国价值语境中,难以取代的财富共识和资产沉淀意义。

很多产业风口,趋势机遇,不是每一个都有机会参与,去分一杯羹的,别的不说,中国的股市就挺对不起坚定的长期价值投资群体和资金。

房子从经济逻辑上来看,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本质不能忽略,那就是房子对应的其实是一个城市的经济基本面的股票。

曾经的房价很大程度上有货币现象的原因,未来的房价,就是比拼眼力和选择的价值投资了。


当然,基于上文的梳理和分析,对于2024年,包括更远的未来,实际上,很多城市的房子价值走向,是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的,拿不准不要紧,没有依据的胡乱猜测,盲目下注,或者听从还拿着曾经那套炒房逻辑忽悠人的各路大V,不可取。

大热电视剧繁花里面,爷叔有一句台词,个人觉得很适合当下,非常应景,给大家分享一下:

图片来源:网络

2024年,脚步踏实,生存第一,更重要。


以上,就是对2024年和未来,能够影响和决定中国不同城市房产价值走向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的一次专题梳理和深入讨论研究内容,和各位头条的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交流和分享。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Copyright2025流翼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