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融圈中金、银河、建行等一系列降薪、退薪、裁员事件引发广泛关注,也引起了金融圈内部的不安情绪,有的人一时不能接受变故,而有的人却坦然面对现实,寻求其他行业机会。金融圈素有高学历、高素质之称,能够早点面对变化,并适时调整心态,尝试新职业的金融圈人士有的已经在其他行业崭露头角。
经过钛媒体APP对多位来自不同领域的金融圈人士再就业的了解,强适应性和强目标性依旧是金融人的内核所在。
对于被优化或者主动离职的金融人,市场上对他们再就业看法不一,有的认为,金融人大多被称为“职场精英”、“白领”,经过在职场上摸爬滚打,他们的许多素质是可以匹配到其他行业的需求的,比如金融人所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沟通与合作能力、?分析与决策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等等,因此对于大多数相似职能的工作,金融人是可以很快掌握并适应的。此外,他们认为,金融人都会积累一定的人脉,即使到了新的领域,也能通过朋友找到行业内的资源。但也有人认为,金融人太“傲气”、有自己的想法、喜欢“自作聪明”,在新的领域就应该听从“前辈的教诲”,而不应该有太多的发散思维。他们还补充道,“金融人‘难以沉浸’到其他行业,如果短期内无法做出效益,就很容易失去积极性。”
各显神通,“五类人”金融人的再就业
通过与再就业金融人的一系列访谈和调查,钛媒体APP将金融人分成以下五类:
第一类是留在金融圈创业的金融人。比如,FA行业因为创立成本低,是近十年来金融人创业的首选,哪怕是疫情后,也有不少FA公司像雨后春笋般出现。钛媒体APP走访不少上海初创FA公司发现,他们的人员配置多是以满足最基础的岗位需求即可,甚至有些员工身兼数职,因此仅需三人就可以创办一家FA公司。一家FA公司的员工向钛媒体APP透露,这些FA公司老板的年龄大多在30-40岁左右,多来自于实体行业和券商资深管理层,在前期的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和资本,一部分因为升职受阻或职场不顺,一部分因为人员优化,最终选择出来“自己当老板”。
近两年来,往养老金融方向创业也是金融人转型的一大趋势,据钛媒体APP了解,不少仍处于种子轮和天使轮的以养老、健康、护理为创业主题的公司,背后的老板或多或少有保险背景。此外,随着这一主题越来越热门,也有不少其他行业的人想分一杯羹,在一次同学聚会中,就有一个互联网大佬提出,“这几年各个行业发展都遇到了瓶颈期或收缩期,不能把眼光停留在‘打一辈子工’上,可以一起搞副业或者一起创业。养老题材是近期的风口,并且伴随老龄化愈演愈烈,科技成为应对老龄化的关键手段,未来的养老需求将呈指数增长。”她的这一番发言引发在场很多人的认可。
虽然金融表面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其实金融业的“内卷”也逼退了不少从业人员,比如就有人在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表达过,金融行业太卷了,尤其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无时无刻不在工作状态,几乎天天开会到大半夜,常常睡醒一觉了,远程会议还在开着。
比如,在小红书上有一个帖子,一个金融人透露,尽管CFA、FRM等证书齐全,在券商、银行等大厂中的待遇也很好,但因为无穷无尽的加班,每天开着没有意义的会议,导致他们看不到职场的快乐和未来,从而选择离开稳定的银行,进行自主创业。
第二类是投身自媒体的金融人。做自媒体的金融人有的是担心行业变故开辟的“第二职业”,有的则是被优化后作出的职业选择。
做自媒体的金融人是比较常见的,也是当前金融人再就业的主流方式,他们运用自己所在领域掌握的金融知识,通过直播或者录播的方式吸引粉丝,当积累到一定的粉丝量的时候自然而然会有品牌机构找上门进行合作。
当然也存在一些和实业合作,例如某券商网红首席经济学家就入股生物科技公司,不仅推出相关的研报,甚至还上线了一款首席专属产品,并在微信、微博、淘宝等各平台都有宣传直播。
例如,小红书的一位在陆家嘴上班的交易员,他会不定期直播分享工作以及行业内的事情,回答一些金融相关的问题,同时他还分享一些自我身材管理的经验,进而获得了各种营养品、保健品品牌代言的机会。
图片来自:小红书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其实他们并不是很愿意将副业展现于人前,因为如果实业企业一旦出现问题,可能会影响到本职工作,因此他们可能会选择入股,但不会作为代言人进行宣传。
还有一些金融人会做团购“团长”,他们利用工作业余,拉群做一些“空中超市”的团购业务,他们做这类事胜在信息差、单量大。他们卖的产品种类繁多,包括并不限于农产品、土特产等,这些对于猎奇和“追求生活质量”的金融人来说无疑非常具有吸引力。
第三类是跨行就业的金融人。如果说前两类的金融人还是在“恰饭”金融,那么这类金融人与金融圈离得就相对更远一点了,比如,金融人到健身房当教练,金融人到海底捞端盘子等等。
金融人作为高薪群体,其消费水平和生活格调也相对更高,更注重“健康”和“排面”,因此很多金融人“入圈”的标志往往是他们开始进行健身、滑雪、打网球或者德扑等有着明显金融圈标签的活动,在工作阶段他们接触并学会这类活动,离职后会经过短期的培训将这项技能训练到专业水平,进而达到可以授课水平。
据钛媒体APP了解,一些金融人离职后到健身房当上了私教,他们表示,“虽然相比于其他来自运动专业或者退役军人的私教,他们是不‘专业’的,但是很多客户是原来金融圈的同行,可以和他们更有共同话题。对于金融人的生活状态和方式也更了解,能制定更适合他们的健身计划。”
此外,他们还表示,健身房更像是信息汇集地,而他们是信息收集者、传递者,客户也会因为他们这方面的价值愿意续费并介绍更多的客户。
此前,有媒体报道,天弘基金的基金经理吴明鉴发朋友圈,“统一答复下各位尊敬的卖方大佬:本人早已不在公募,转职健身+滑雪教练,无法投票,实在抱歉,帮不上忙了”,尽管事后他出来澄清表示:“纯属娱乐,开个玩笑,我现在任职于一家私募。”但这也为金融人再就业打开了思路,转型健身滑雪教练,将爱好变现也不失为一条转型路。
还有近日在各金融圈群里流传的一个截图,截图当中提到的是一位中金的员工,他计划离职并寻找新的工作机会,参加了海底捞的面试,应聘的是总经理助理的职位,年薪高达60万,但条件是必须先在前台端盘子轮岗。在一个金融人求职群里,大家反映也比较积极,“端盘子一年能给60也不错”“这个岗位比干投行有意思多了吧”“海底捞甩面条那个岗位挺好的”,还有人现身说法,“我还真有个朋友之前就是海底捞这个岗位的,投行去了轮岗-后来做店长,现在是高管”。
由此可见,金融人对于离开金融圈跨行就业也是欣然接受的,能够快速接受现实并进行转变思路,凭借金融人的素质在其他行业也能干的有声有色。
第四类是国外留学回来尚未就业或有过短暂金融从业经历的“新金融人”,他们相比于在国内受教育的金融人有了更多语言优势,因此接单帮新一届留学生写论文、作业、quiz成为“赚外快”常见的方式。据钛媒体APP了解,接留学生的作业单会根据难易程度、得分、所用时长以及紧急程度等来进行定价,他们表示,相比于论文单,他们会更愿意接作业和quiz单,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是可以在国内保持对语言和知识的敏感度和熟练度,二是可以知识变现,三是保证工作之余的时间也处于学习状态。
当然,大部分人只是把这当成副业或者过渡期的工作,不会当成主业。据有过类似经历的人表示,这样的单子其实很多,如果比较着急的单子还会溢价交易。通过这件事也反映出,许多人还在适应环境的变化,对于未来的职业还处于混沌状态。
不过这类新金融人也表示了自己的担忧,他们说,其实只要会用工具,要完成作业并不难,即使是我们,在做题的过程中也会借助ChatGPT,万一以后这些留学生都用Chatgpt写作业了,这也让我们这些新金融人不得不做长远打算了。
第五类是有一定积蓄,生存压力较小,想要“养老”的金融人。据钛媒体APP了解,一部分没有贷款压力、生活质量也比较高的金融人会选择在近几年“躺平”,甚至一部分会“卷”体制内工作。这类人主要出自投行岗位,众所周知,投行一直是金融毕业生想破脑袋想挤进去的岗位,一是因为工资待遇高,二是认识的人脉都是“大佬”,三是未来有更多就业方向,但是这一两年来,随着IPO的收紧,投行行业陷入周期性紧缩状态,加上之前盲目乐观导致的过度扩张,投行部门成为人员优化的“重灾区”。
一般而言,公司会选择从中层人员开始优化,因为他们人力成本更昂贵,主要的工作职责更多在于管理人员和分配任务上,尽早进行优化可以节省更多的补偿金。相反对于“底层”金融人,公司会愿意将他们留下来,据某券商内部员工透露,“因为他们的工资低,主要的工作也都是他们在做,如果把‘底层人’优化了,就会出现工作没人干的情况。”
而这类早年积累了可观财富的投行中层多选择进入“养老”状态。
当然,网上也有一些金融人中年离职后,由于标准过高,“放不下面子”去收入更低的企业或行业,久而久之,他们可能会在就业市场上越来越没有优势,但为了生存,这类人会选择去当滴滴司机、外卖员,甚至洗车行的洗车师傅。
总结五类金融人的再就业可以发现,能够早点适应金融业的变化,打开思路,尝试其他行业出路的金融人,凭借自己做金融积累的知识、人脉能够在其他行业进行比较好的转化,然而不愿面对现实的金融人往往比较难走出。
实业兴、金融兴,顺应时代需求才是金融人最好的择业方向
其实不管是创业还是“搞”副业的金融人,都体现出了金融人的适应环境,思维灵活,懂得变通的素质,因此只要不自暴自弃,即使是“半道出家”,他们也能在其他行业内达到中上水平的,当然这在不同层级的城市之间也存在着不一样的表现,毕竟在一二线城市,金融人面临着较三四线城市更多的选择,在一二线城市,笔者了解到的金融人大多人还是能做到顺利转型,而三四线城市的金融人本身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转型压力也较小。
总体来说,从上述的五种人看来,降薪所带来的薪资落差导致金融人开始想方设法“搞钱”或者“搞副业”,很多人认为,金融本身就是周期性行业,经历了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也不可能一直繁荣,但其实反向想来,这个时代的金融人至少见证过“盛世”,工作经历也带给他们更好的时代眼光,培养他们探查时代风口的嗅觉。
相比起来,那些即将步入金融行业及尚未毕业的金融学生们,未来他们将面对的时代或许才更加未知,因此不管是对于金融“老人”还是“新人”而言,都不要觉得金融行业是金字塔尖的行业,从而衍生出“非金融业不干”的想法,要知道金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实业兴,金融兴,从就业来说,只有调整自身状况,适应行业的变化,根据自身的能力找工作才是时代的趋势。(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李婧滢,编辑|刘洋雪)